《窦娥冤》:冤情与天谴的千古绝唱
元曲巅峰之作,《窦娥冤》,中学课本中仅摘其赴刑场一段,已足令人动容。如今,通读全文,心中不免泛起另一重波澜。
故事起笔离奇,张驴儿父子偶然间救下蔡婆婆,竟以此为契机,强行入赘。张驴儿之行径,流氓至极,令人瞠目。而如此荒诞之事,竟能成真,实令人思议。元朝风土,今人仅能遐想。关汉卿之笔,粗犷直接,缺少铺垫,一泻千里直至命案。细品其杂剧,犹如现代街头活报剧,形式简朴,技巧、内容皆显原始。剧中动作(科)简陋至极,似连道具都未曾有过,与后世精致戏剧相去甚远。
《窦娥冤》的语言独树一帜,俚语粗言,跃然纸上,与文人唱词交织,形成奇异文本。其演出情形,吾辈难以想象。今人未见现代演绎,唯文本流传至今,戏剧生命得以延续。元代,剧作独行其道,导演、表演不受重视,可谓剧作家之时代,戏剧萌芽之初。
与莎剧相较,《窦娥冤》中鬼魂诉冤情节,超自然之力不仅推动剧情,亦成为剧情本身。有宿儒评:中国人生活无宗教,却怀宗教精神。窦娥三愿逐一应验,西方视为天谴,我国视为报应。天道高于尘世,冤屈终得昭雪,恶人终得惩处。对此道德观念,或曰人生态度,吾辈感慨万千。中国法律精神难觅,对现实麻木,难以期盼合理社会秩序与幸福。似乎最大幸福,仅能在沉冤得雪时含笑九泉。观之,我国古人未见社会发展概念,朝代更迭,犹如走马灯般循环往复。剧中典故,今日已无人问津,当年却家喻户晓。此叙述暗示:现实一切,不过是古代重现,历史循环,成为民族潜意识。我国难以发展近代国家,亦非偶然。
哈姆雷特对命运疑惑,对人生怀疑,无辜之人投身历史,窥见生命真相,终成祭品。而窦娥,历经生活坎坷,成为黑暗司法牺牲品。莎氏直击存在本身,关汉卿借窦娥冤情昭示天理公道,却缺悲悯。窦娥之冤,实在令人叹息。